第115期會訊-10710

  每年農曆七月份,有人稱「鬼月」,亦有人提倡「教孝月」,讓大家有正面的思惟,帶給社會一番祥和的風氣,而非鬼影幢幢讓人心惶惶。慈光會要為社會盡一份心力,種無數顆善的種子,讓照顧戶心安溫飽且感受社會人情的溫暖和希望。來自十方的善心人士,舉手投足之間就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,一個月一百元,一天三塊三毛錢,也許您不自覺有什麼,但對一個真正做事的慈善團體而言;這就是我們堅持下去的活水泉源。感恩有您的參與奉獻。

 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部舊影片上演著古代買賣時用「秤」。談論到用秤者是需要良心和人品的,不可偷斤減兩,必須誠實以待,否則猶如「折壽少祿損褔」,對應今日複雜之社會,更給我們警惕和省思。

  慈光會的運作執行皆是按照正規的流程和時間行事,三個月一次的理監事會議,看似照表操課,但會議中時有不一樣的發言和意見,也都能適時的回應和處理,讓理監事們都能知道會所的各種運作情況。這次多了一項會務主任的報告,是想讓大家更深入了解會務執行,增加與會所彼此間的連結,凝聚向心力。想到一句話,「一個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遠」,讓我們一起努力。

  我們時常在生活上看到聽到勸人為善、修身齊家的文章,往往一晃而過,總覺得老生常談。而當我們自己從「知道」到能「做到」,那又是一回事。而平時侃侃而談的「說好話、做好事、行善事」,很簡單的三二句,卻往往不知如何落實於生活中。而最可以做到的事是「不與人爭」,塞車時讓一下,都是日常生活事,減少衝突和糾紛,就是一件好事。與人為善最簡單的就是「不爭」。不與人爭是一種境界一種胸襟、是氣度是豁達,我們欣賞這樣的行為作法。

  時值九月中秋,節慶氣氛在現在的時代,逐漸淡薄了,但還是有一些應景的禮俗讓我們去作為。而在我們歡樂過節時也能想到需要的照顧戶。生活於現在的環境裡,無法要求人人都跟我們一樣做志工,但至少我們可以傳遞一分好觀點和想法的分享,給周遭的你我他都能認同,好話、好事、善事,大家一起來做。傳達正面的思想和穩定人心的事情,是我們努力要達到的目標。學歷不代表身分、能力不代表人格、名位不代表品德,工作沒有貴賤之分;心態很重要,你的觀念和行為卻能決定一切。

 
在此佳節祝福大家中秋節快樂~平安喜樂~